高考志愿填報對于大部分家長和考生都是第一次,相信不少家長填報時都會糾結:考生成績XXX分,能上什么大學?其實高考志愿填報并不難,只要理清報考思路,志愿填報絕不是問題。
本文就將“報志愿”PK“買房”的方式幫大家進行一下對比分析,幫助考生和家長對于高考志愿報考一定會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。
一、志愿填報三要素
最近十幾年間,全國各地的房價起起落落,樓市限購、解限的政策也是層出不窮。其實買房和我們一直倡導的高考志愿填報極其相似,下面就用最貼近生活的案例,幫您生動形象地揭示買房和高考志愿填報三要素:
1
看口袋VS估分數
買房前,肯定要先看看自己的家底有多少了,這個家底就代表著一定的經濟承受力。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力來決定買多少價位的?哪個地段的?什么配置的?全款買還是貸款買?貸款的話,首付交多少?貸多少?等等,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建立在看自己口袋,摸清自己家底的基礎之上。
高考志愿填報之前,很多高三家長處于摸清孩子分數或者實力的這樣一個環節。期中考試后,尤其是期末考后,孩子的成績水平大致都有數了。上心的高三家長都開始要考慮這個水平大致能去哪些學校?學哪些專業?拋除成績不說,自家孩子想去哪里讀大學?想要讀什么專業?想去的和能去的之間的差距怎樣去彌補?等等,這是做好孩子高三升學規劃之前必須仔細思考的問題。
2
挑區域VS選地區
選房一般在定居的城市的各個城區進行篩選,選大學則是從全國各地進行選擇。同理,購房時,誰都希望能以最合適的價位買到交通便利、基礎設施配備齊全、生活方便、環境舒適的地段的房子。但是,能不能買,還得看經濟承受能力。
高考志愿填報也是如此。通常來說,天南海北(天津、南京、上海、北京)誰都想去,北上廣的名校、重點大學特別多,武漢、廈門、杭州、廣州、重慶、成都、西安等也是考生爭相報考的福地。但是能不能去還是要看分數!
3
觀戶型VS選院校、挑專業
購房時,也要事先考慮一下,到底是買個繁華地段的普通房,還是買個幾環開外的豪景房?為了孩子的未來,到底是該買學區房,還是該買改善性住房?養老房?物業、樓層、綠化、配套等等,都要依據個人經濟承受力來決定。
高考志愿填報時,到底去“雙一流”、985、211的普通專業?還是普通院校王牌專業?去二、三線城市的“雙一流”、985、211讀書?還是一線城市的非985、非211讀書?去名牌大學的外地校區讀書?還是去重點大學的校本部讀書?想想就頭大,因為分數就在那里擺著!
4
升值空間VS就業前景
買房時,也是要考慮到房子的日后升值潛力,未來再換房方不方便等因素。還要綜合考慮未來幾年房源周圍的市政規劃、商業配套的建設等等,然后再決定拿下哪個樓盤。
選擇院校與專業也是如此。要考慮目標院校在業內的就業認可度,專業的未來發展潛力與就業空間等問題,唯此,才可以有效避免畢業即失業的尷尬。
二、預設問題及解決措施
1
貸款VS加分
買房時,如果沒有太大的經濟實力,卻又想買到心目中最理想的房子,很多人都會選擇向銀行貸款的方式,來解決購房資金不足問題。
加分如貸款,貸款能提前買到房子,加分能如期考上大學。對于高三考生與家長們來說,假如真的想去實力更強的院校,學習更好專業,而自己的分數又有點“捉襟見肘”的話,那么,向院校要加分便是不錯的機會和選擇!怎樣要加分?強基計劃、綜合素質評價、申請港澳臺院校都是很好的機會!
2
貸多少款VS加多少分
買房時,貸款數額一方面取決于個人首付比例,另一方面,也是取決于個人的經濟實力或者還款能力,也就是信用。還款能力強,銀行樂意也放心貸款給你。還款能力差,銀行會盡量要求你提供各種擔保,并在貸款數額上給予一定限制。
申請像強基計劃、綜合評價等這樣的加分機會時,高校也是以考生的成績實力水平為考核基礎和依據,再決定給不給于加分?給多少加分?不同院校給予的加分優惠幅度是不一樣的,就需要考生合理定位,更要好好“包裝”自己,拿到更高加分。
3
去哪兒貸款VS去哪兒要加分
有的銀行對于貸款者審核嚴格,收取利息高,對于經濟實力不是很強的貸款者來說,可能不太劃算,即使申請到了貸款也可能會面臨很重的還款壓力。這時候,可以考慮選擇那些對于貸款者收取利息相對不是很高的銀行貸款。
對于高三考生來說,不能都一股腦地都跑去申請清華、北大這類頂尖名校,這是不現實的。就像從小學到高中,清華、北大就被當理想教給大家,但是從小學到高中,全校前十名也就那么幾十個人,多也多不到哪里去。像清華、北大這樣的學校即使拿到了加分,可能最后也用不上,更何況,還有可能拿不到加分,反而浪費了其它拿到加分的機會。考生需要根據自身實力水平,根據高校要求,去選擇那些通過初審概率比較高的院校。
    
    


            

一鍵撥號
一鍵導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