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武漢高考沖刺階段,許多學生面臨身體與心理的雙重壓力,白天高強度學習,晚上卻難以入眠。明明感到疲憊,大腦卻反復回放白天未完成的任務或對考試結果的擔憂,形成“越想睡越睡不著”的惡性循環。這種狀態不僅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效率,長期積累還可能降低注意力和情緒穩定性。其實,適度的緊張是備考常態,但當焦慮干擾到正常作息時,需要借助科學方法進行調節,而非單純依賴“堅持”或“放松”。
其中,一種簡單易行的心理調節方式是“目標可視化練習”。它不同于傳統的冥想或深呼吸,而是通過有意識地構建清晰、具體的未來畫面,幫助大腦從“擔憂未知”轉向“聚焦目標”,從而緩解過度警覺狀態。
具體操作如下:每晚睡前,花10分鐘左右,閉眼想象自己順利完成考試的場景。不必追求畫面完美,主要是調動多種感官去感受細節——比如,坐在考場中陽光照在桌面上的溫度,答題時筆尖劃過紙張的觸感,檢查完試卷后內心的平靜,或是走出考場時聽到同學討論某道題的熟悉聲音。也可以想象成績公布后,自己達到預期目標時的真實反應,是平靜接受,還是欣喜釋然。
這個過程的關鍵不在于“幻想成功”,而在于讓大腦提前體驗一次“可控的結果”,減少對未知的恐懼。當心理預演變得熟悉,現實中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沖擊就會減弱。
此外,可視化練習應避免設定具體分數或院校名稱,以免增加結果導向的壓力。關注點放在“我完成了”“我盡力了”“我保持了節奏”這類過程性目標上,更有利于情緒穩定。
對于長期睡眠質量不佳的學生,建議將這一練習固定在每晚同一時間進行,形成心理暗示。配合調暗燈光、遠離電子設備等環境調整,效果更明顯。
武漢高考沖刺不僅是知識的較量,也是心理耐力的考驗。學會在緊張中建立內在秩序,比強行“清空大腦”更有效。通過每天短短10分鐘的主動調節,幫助身心逐步進入平穩狀態,為持續學習儲備能量。





一鍵撥號
一鍵導航